忠肝如铁石
来源: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发布时间: 2022-03-30 09:19
在江西省吉安市城东的赣江之中,有一块绿洲,洲上绿草如茵修竹葱茏,林茂沙白鹭飞鱼弋,像白练上镶嵌的一颗精美的翡翠。久负盛名的白鹭洲书院就坐落其中。
南宋淳佑年间,正是南宋王朝风雨飘摇、内忧外困的危急时刻,外有蒙古人虎视眈眈大军压境,内有奸臣排斥忠臣畏战求和,朝野中缺乏敢于担当之人,民穷兵匮,国家日渐颓废。吉州太守江万里见此局势曾忧心忡忡说:“今世所少,惟节义。”他见白鹭洲上幽美静雅,碧水洄澜,决定在洲上创办书院培养士子。
书院创办后,山长暂无合适人选,江万里宁缺不派,亲自讲学。他将朱熹《白鹿洞书院揭示》抄录下来,悬挂在道心堂中,提出了书院生员做人、求学、处事的行为规范和行动准则,注重对生员的品行修养教育。同时,他还根据国情提出了立身名节、切身实用、敢于担当的办学宗旨,要求学生树立家国之志,奋发图强,用学识挽救国家于危亡之中。
在这样的办学理念下,书院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人才。宝祐四年(1256年),书院的“毕业生”文天祥以一篇“法天不息”的策论赢得了理宗皇帝的赞赏,被钦点为状元。
年仅21岁的文天祥在回答理宗皇帝殿试试题中“人才乏而士习浮”这一问题的时候说道:“今之士大夫之家,有子而教之……父兄之所教诏,师友之所讲明,利而已矣!其能卓然自拔于流俗者,几何人哉?心术既坏于未仕之前,则气节可想于既仕之后……”文天祥直言不讳、痛陈时弊,认为士大夫惟利是趋的教育制度导致世风日下,培养出来的学生则趋炎附势,气节沦丧。他认为,社会缺乏正气之风是导致人才衰败的根本原因。只有扭转学风,在充盈正义的风气下,才能培养出济世安邦之才。他刚正不阿的性格和忠贞为国的政治抱负,被主考官王应麟誉为“是卷古谊若龟鉴,忠肝如铁石”。理宗皇帝更是称他为“此天之祥,乃宋之瑞也”。
听闻文天祥毕业于吉州白鹭洲书院,加上同榜吉州进士39人,理宗皇帝大为赞赏,亲自书写“白鹭洲书院”匾额赐之。自此,白鹭洲书院名声大震,与白鹿洞书院、鹅湖书院并称为江西三大书院。末代山长刘绎更是为白鹭洲书院题“鹭飞振振兮不与波上下”,谓书院当如白鹭展翅奋飞而不随波逐流。
1275年,77岁高龄已致仕归家退居饶州的江万里,得知元军入侵、襄阳失守,率领家人在屋旁的芝山后挖了一口池塘,名其为“止水”。听闻饶州被困,他与门人诀别说:“大势不可支,余虽不在位,当与国共存亡。”饶州城破,江万里毅然带领全家老少投入了“止水”中,壮烈殉国。
另外一边,文天祥起兵勤王,与元军多次展开殊死斗争。兵败被俘之后,元军在对文天祥囚禁的三年时间里,曾多次劝降。无论是经受牢狱之灾的威逼,还是面对物质的百般利诱,文天祥毫不屈服,不为所动。在狱中,文天祥回忆起江万里的嘱托时写道:“予洒血攘袂,颠沛驱驰,卒以孤军陷没,无益于天下。追念公言,辄为流涕。”为自己没有完成老师的遗愿而万分悲痛。
至死,江万里文天祥都践行了书院的宗旨,舍生取义,不损气节。从书院留下的“人生自古谁无死,留取丹心照汗青”的忠魂义胆,在青山绿水间流淌不息。(刘晓雪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