廉政文化

当前位置: 首页  廉政文化

清风 | 谋度于义 必有所得

2022年04月19日  浏览量: 10 次  来源: 纪委办公室(监察室)  作者:   发布: 纪委(监察室)
来源: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 发布时间: 2022-04-19 07:00 

  “谋度于义者必得,事因于民者必成”出自《晏子春秋》,意思是谋事符合道义必有所得,办事顺从民心必会成功,这启示我们,谋事办事当坚守道义、合乎民心。中华民族历来提倡“君子义以为质”,把义视为君子品质、道德的根本,在实践中奉行“见利思义”“义然后取”“义以为上、重义轻利”原则,坚守“不义而富且贵,于我如浮云”,甚至能将义置于生命之上,做到“舍生而取义”。义的本质是对个人小我、小利的一种超越,以义为先、以义为利者,往往收获的是真正的“大利”。

  君子喻于义。古往今来,许多仁人志士在义利之间站对立场、做对选择,为维护国家、民族、大众利益而舍弃个人私利,奉献社会,奉献他人,不惜牺牲个人生命。春秋时期,齐国大臣晏婴面对权臣崔杼的威逼利诱,不为所动,慷慨陈词:“《诗》云:‘恺悌君子,求福不回。’今婴且可以回而求福乎?曲刃钩之,直兵摧之,婴不革矣。”以此表达自己坚守道义,不以邪道求福的高尚气节。南宋文天祥被俘后,对于敌人的劝降,他同样不为所动,慷慨赴义并以诗明志:“孔曰成仁,孟曰取义。唯其义尽,所以仁至。读圣贤书,所学何事,而今而后,庶几无愧。”

  道义是谋事的法则,人民是做事的根本。“民者,国之根也。”为人民、为家国是最大的义。春秋战国时期,魏都的重要门户邺地天灾人祸不断,民不聊生。西门豹受命担任邺县令。到达邺地后,他微服私访,遍察百姓疾苦,了解到当地官绅和巫婆勾结祸害百姓的行为后,设计破除迷信;同时,组织修建漳河十二渠,治理漳河水患,发展农业生产,使邺地百姓逐步富庶起来。西汉宣帝时,渤海太守龚遂为民请命,怀为民之心,行利民之举,赈灾民、选良吏、施教化、劝农桑,治理升平,《汉书》称其“刚毅有大节”。

  从本质上讲,道义所在与生民所关是根本一致的。以人民为中心、为人民谋利益,是道义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的具体体现。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,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、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,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。我们党干革命、搞建设、抓改革,都是为人民谋利益,让人民过上好日子。党领导人民打土豪、分田地,是为人民根本利益而斗争;领导人民开展抗日战争、赶走日本侵略者,是为人民根本利益而斗争;领导人民推翻三座大山、建立新中国,是为人民根本利益而斗争;领导人民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、改变一穷二白的国家面貌,是为人民根本利益而斗争;领导人民实行改革开放、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,同样是为人民根本利益而斗争。所重者人民大义,所轻者个人私利,我们党的力量源自于此,国家兴盛、人民幸福的“复兴密码”也在于此。

 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,正义是最强的力量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我们党坚持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”,与人民心心相印,与人民同甘共苦,与人民团结奋斗,凝聚起团结奋进的磅礴力量。党的十九大报告以“不忘初心,牢记使命”开篇,以“大道之行,天下为公”结语,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道义担当。只要我们时时事事遵从道义,永葆对人民的赤子之心,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,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、干在一起,必有所得、必有所成。(余足云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