廉政时空

当前位置: 首页  廉政时空

方圆谈丨最是书香能致远

2025年04月22日  浏览量: 10 次  来源: 纪委办公室(监察室)  作者:   发布: 纪委(监察室)

来源: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 发布时间: 2025-04-22 07:00

      中国是一个崇尚读书的国家,“耕读传家”是中华民族从来没有断过的文化血脉。许多老一辈革命家都提倡党员干部要加强读书学习,他们本身也都是勤读书、多读书、读好书的典范。进入新时代,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书香社会建设提出要求。今年3月6日,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民盟、民进、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,习近平总书记从书香世家,谈到书香校园、书香社会,指出要把数字阅读和传统阅读结合起来,养成爱读书、读好书、善读书的好习惯。

  最是书香能致远。文化要繁荣、国家要强盛、民族要复兴,都离不开阅读带来的文化积淀和精神力量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中,曾经以自己的经历,谈到读书对一个人的深远影响。他说:“我年轻时读了不少文学作品,涉猎了当时能找到的各种书籍,不仅其中许多精彩章节、隽永文字至今记忆犹新,而且从中悟出了不少生活真谛。”他还讲述了一个亲历的故事,反映出一个有志青年对阅读的渴望和向往。谈到在陕北农村插队时,他说:“听说一个知青有《浮士德》这本书,就走了30里路去借这本书,后来他又走了30里路来取回这本书。”那样的读书情景,让人感慨,令人感佩。

  当今社会,科技迅猛发展,生活节奏全面提速。网络化、信息化条件下,读书的方便程度空前提高。只有没有时间去读的书,没有找不到、借不来的书。可是,我们对阅读却时有“不容易”的感慨。碎片化阅读、浅表化浏览等正成为普遍的现象。在一次作家们的交流中,有作家谈到,上网去搜《红楼梦》,首屏都是关于同名电视剧的信息,角色的改换,演员的花絮,等等。输入《三国演义》,首推是同名游戏。传统经典文学作品的品鉴却少有呈现。在这样的风潮中,带着思考、感悟着人生体验、感受情感魅力和思想力量的阅读,就变得难能可贵。不是说别的形式不可以拓展,而是需要讨论对经典原著的阅读是否可以被替代。过去是走30里路去借一本想读的书,现在是上网3分钟可以打开一座图书馆,极大便捷的同时,阅读的“饥饿感”减弱了,对书的渴求欲下降了,这就更需要我们思考,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勤读书、善读书。当今背景下,更应强调通过阅读伟大经典,从而感悟“生活真谛”。“腹有诗书气自华”,通过读书提升人生境界,提高修为品行,开阔视野,增强自信,从而形成尊重知识、敢于畅想、勇于开拓的性格禀赋,必将对一个人的生活和事业产生积极的、深远的影响。

  一年一度的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讨论读书已然成为惯例,这是必要的倡导和助推。读书以及相关的体验和思考,应当是每日必修之课,只有把读书化作日常,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,方能真正达到美好的读书境界。(阎晶明)